几家巨头争相降价,直接反映的事实就是行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,市场需求在下滑。
依托光伏与光伏+产业的发展,世界能源产业将从资源属性转变为制造属性。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、SNEC大会执行主席朱共山预计,今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装机将在350吉瓦左右,明年累计装机量很可能将超过水电,2026年将超过天然气,2027年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。
2025年,欧洲光伏装机累计将超过320吉瓦,到2030年将达到1太瓦以上。从全球来看,光伏等新能源也是风景独好。平安证券表示,欧洲库存消纳改善叠加战略性备货恢复强劲的拉货动能,美国市场在供应链缓和与补贴刺激下有望加速增长,新兴市场将延续增长势头,海外市场全年需求有望实现45%及以上的增长。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光伏主产业行业总产值突破1.4万亿元,加上辅助材料和装备,总产值超过2.2万亿元;截至2022年末,138家光伏上市公司的总市值高达3.8万亿元。隆基坚信能源结构转型已经到来,人类在不久的未来能够实现100%清洁能源供能。
石油等化石资源具有天然的地域性,生产与消耗分布不均,很多国家不得不依赖进口。李振国在SNEC的开幕式上还表示,让光伏的使用成本更低,是全行业的使命和责任。根据上市企业公开信息统计今年1-5月有55家企业,抛出了1672亿元的融资计划。
写在最后买涨不买跌是股市一个基本的投资原则,也符合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心态。因此4-5月是为上市企业发布融资计划的密集企。5光伏设备/辅材从去年以来,光伏产业进入了大规模的扩产时期。据国际能源网/光伏头条(PV-2005)统计,安彩高科、福莱特、帝科股份、海优新材、金辰股份等16家企业公布了与光伏设备、光伏辅材相关的募集计划,合计拟募集资金140.33亿元。
观察发现,上市企业往往在发布年报或者季报的时候,抛出融资计划。据统计,今年以来,通威股份、晶科能源、晶澳科技、天合光能、锦浪科技等55家企业发布或者更新了融资计划书。
例如通威股份4月25日发布2022年年报以及2023年一季度季报的同时,发布了2023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。原本价格坚挺的硅片环节,最近以来也出现了暴跌现象。其背后逻辑在于企业最赚钱的时候,是最容易吸引投资人的时候,也是融资成本最低,融资时间的最好的时候。根据年报显示今年隆基绿能硅片产能计划增加57GW,达到190GW。
同时这些环节也是重资产投入环节,需要大量资金投入。据统计,仅仅四月,光伏产业新增投资2185亿元。其余包括通威股份、TCL中环、固德威等32家企业企业的增发计划尚处于申报或者证监会审核阶段。3家企业募投多晶硅项目合计46万吨,合计拟使用募集资金209.15亿元。
从募投项目分类来看,有340.5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,用于电池组件的资金为330.14亿元,硅料项目为209.15亿元,硅片项目为150.8亿元,其他项目投资情况如下:从募资项目的占比情况来看,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项目占比为22.61%,电池组件占比为21.92%,硅料项目占比为13.89%,硅片项目占比为10.01%今年一季度A股市场光伏板块54家上市公司当中,有43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,占比近八成。
事实上,目前机构对天合光能的评价还是相对积极的。天合一季度单瓦盈利在0.17元,晶澳单瓦盈利0.22元,但天合缺乏硅片环节,如果算上今年会补齐的硅片,那么单瓦盈利就可以逼近甚至超过晶澳,在一体化组件厂里面算是盈利能力非常强的。
2023年天合将新增50GW的拉晶和硅片产能,硅片利润将成为增量,预计2023年毛利率净利率都会呈上升趋势,当前硅片环节有望截留硅料价格下降带来的利润。这就是囚徒困境,知道搞了之后是产能过剩,但你不搞别人就搞,那怎么办?人家规模就比你大了。虽然回购目前还未真正实施,但似有给市场吃定心丸之意。其判断的主要原因是,一体化产能建设使单瓦净利有望增厚。5月,晶科能源(12.180, -0.26, -2.09%)宣布投资560亿元扩产;6月,隆基绿能125亿元扩产,通威股份(31.730, -0.09, -0.28%)105亿元扩产,晶澳科技(36.960, -0.83, -2.20%)60亿元扩产,最少的天合光能也有50亿元扩产。如果不能高筑墙、广积粮,这些淘金客的前途可能更加莫测。
天合光能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纪凡在近期的一次对话中说,光伏要成为未来的主流能源,核心还是要构建生态,现在都是各自为战。甚至当然也有可能是到明年才会发生,但越发生得晚,可能下一轮过剩的程度就会越强。
过去几年,由于硅料价格居高不下,下游利润被压缩。光伏概念股似乎失去了之前被资本市场狂热追捧的光环,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态势。
但从目前情况看,并没有股价大幅跳水。今年5月27日,天合光能发布减持公告,称股东兴银资本拟减持不超过上市公司5.23%股份,公告后首个交易日,天合光能股价大跌16.34%,单日市值蒸发超百亿。
甚至地方政府也参与到这场产能扩张大战中来。从基本面来看,确实估值被压得很低,应该算超跌了,就看后面业绩,但不会像以前弹性那么大,还需要基本面有大的变化。上述人士选择了抄底,还有个理由是,天合光能是目前一体化组件上市公司里市值最低的。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认为,目前光伏股票价格的低迷,主要还是行业自己的周期所致。
公司合资10GWh电芯生产线及2GWh模组生产线正逐步建设达产,到2023年底有16GW电芯产能建成,2022年储能出货量突破2GWh。该人士认为,目前的股价低迷,说明行业大战可能还没有真正打响,但资本市场已经提前反应了。
比如,迈为股份(139.050, -2.55, -1.80%)最大跌幅50.65%,锦浪科技(95.000, -2.45, -2.51%)最大跌幅49.6%,福斯特(29.820, -0.36, -1.19%)最大跌幅47.8%,固德威(148.590, -1.89, -1.26%)最大跌幅46.8%,隆基绿能(27.320, -0.43, -1.55%)最大跌幅44.2%。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,之前曾有过前车之鉴。
上述人士认为,如果行业出现问题的话,这些新玩家会比较惨,头部企业还好,账上现金多,一时半会也不会有太大问题。如果没有电网容纳,包括储能和其他所有东西的支撑,很快需求就进不去了,现在的限光还比较低,再干三年,再进去800座风光电,估计就不是这个数了。
而和解禁公告几乎同时发布的,还有天合光能拟回购股份的进展,天合光能计划回购3亿-6亿元股份,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。天合光能的成绩单也不错。由于股东减持,天合光能经历了股价大跌,甚至最低到了700多亿的市值,其他一体化组件厂都是1200亿以上的市值。隆基绿能创始人、总裁李振国预测,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。
大佬们其实心知肚明。2023年一季报显示,天合光能主营收入213.19亿元,同比上升39.59%,归母净利润17.68亿元,同比上升225.43%;扣非净利润17.3亿元,同比上升252.36%;负债率70.96%,投资收益9.74亿元,财务费用1.62亿元,毛利率17.95%.虽然业绩不错,但今年以来光伏概念股跌跌不休。
今年以来,光伏行业扩产规模已约千亿。在硅料价格高涨的时期,天合光能的电池及组件环节的单瓦净利在业内保持了竞争力。
随着硅料价格下行,一体化组件企业的利润有望修复。光伏类股票价格一路下探,是超跌,还是回归? 叫好不叫座?这次解禁前,就有分析称,天合光能或将迎来至暗时刻。